电视剧《父辈的战争岁月》分集剧情1-6集(14)
这是1944年2月谭政和西北局军队高级指挥员的一张合影,就在他们身后的这个礼堂里,1944年4月11日,由谭政起草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经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修改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摆上了西北局高干会议的讲台,并由谭政亲自宣读了这份长达三万字的历史性文献。
【李庭铨 谭政大将秘书】
1944年,我们学的中央布置两个文件,很有印象就是就这两个文件,一个是谭主任政治工作报告,一个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这段人们熟悉的历史影像资料,记录了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段珍贵的历史镜头却同谭政有着一种联系。当时已经担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的谭政,是“七大”筹备组的重要成员,但他在百忙之中,却始终对大会摄影组特别关注,强调一定要想尽办法,尽一切可能把党的“七大”拍摄下来。这些影像资料,在当时就被视为一笔珍贵的文化资源。但谭政对文化的重视,却可以一直追述到红军初创时期。
在红军时期一份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录:“一团团长杨得志,以前一个字不识,现在能写简单报告了。还有些干部从前一个字不认识,现在认识二十个字以上了。”
【佟印 谭政大将秘书】
在长征中,像李聚奎同志就跟我讲过,我们都没有文化,他(谭政)号召我们学文化,他教我文化,那时候没有文化,你怎么写战斗工作总结,政治工作怎么样在战斗中起作用的总结,你写不出来。
谭政除了利用作战间隙组织官兵上识字课外,考虑到部队要经常行军,他还发明了一种学习方法。
【谭竞先 谭政大将次子】
学文化可能平常行军打仗可能不是很方便,这样他发明一下,就是弄个小黑板挂在背包上,让后面战士写,或者前面战士翻过来看,或者前面战士写完了放在后边,让后边战士念。
红军行军的队列就这样变成了一所流动的文化学校。
而在谭政的眼中,“学文化”对于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工农红军,也是一种政治工作,更是一种战斗力,他非常推崇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从井冈山开始,谭政就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946年1月,中央调谭政前往东北民主联军、也就是后来的东北野战军担任政治部主任,从此谭政成为独挡一面的军队政治工作领导人,并且在东北大地的解放战场上导演出一篇篇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新篇章,被毛泽东总结为:“新式整军运动”。
向来以作战勇猛扬名东北野战军的三纵队,是谭政最早进行“诉苦运动”试点的一支部队,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曾这样评价说,“诉苦运动诉出了共同的阶级仇恨,使全纵队几万人攥成了一只拳头!”
【秦兴汉 谭政大将秘书】
因为当时的部队都是翻身的农民,还有解放过来的战士都是被迫当兵的,所以说进行诉苦教育对他们来讲,都是痛哭流涕的,很起大作用的,那时候叫阶级仇恨提出来,完了以后又组织演出《白毛女》、《血泪仇》,我去带队的,让他们看,看了回去组织讨论了,当时的时候骂我们的演员,骂黄世仁,狠起来担心打我们的演员,起到战前的动员作用。
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为军事斗争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从1946年到1947年,东北野战军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从最初的十万人马,很快发展到百万大军。尽管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解放军战士和国民党投诚部队,但是他们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马上就具备了强大战斗力,成为东北解放战场上的一支支雄师劲旅。
1949年1月14日晚,胜利入关的东北野战军进入华北重镇——天津市。当时,东野百万将士心中无不牢记着东野政治部主任谭政亲笔制订的《入城须知》、和他提出的:“军政双胜、秋毫无犯、原封不动”的三大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