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父辈的战争岁月》分集剧情1-6集(10)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从他(小红军)的干粮袋里掏出就是几个牛膝盖骨,上头还都是牙印,烧的黑糊糊的,哎呀他(陈赓)说后悔死了,我给他(小红军)一点他就能活了,从那以后我父亲就落下个毛病,不能听孩子哭。
陈知非是陈赓大将的长子,擅长绘画的他最喜欢的题材就是父亲曾经指挥过的战斗。“神头岭战役”是他最新的作品,对父亲指挥的这场神奇的伏击战,他有着细致的描绘。
【陈知非 陈赓大将长子】
我这张画的形势,整个山西这个图。日本人从邯长公路上过来,三路,神头岭在这边呢。
1938年初,侵华日军连续攻克山西长治、临汾、风陵渡等地,向晋南、晋西长驱直入,华北局势异常严峻。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陈赓奉命率领八路军 129师386旅袭击日军的增援部队。根据国民党部队留下的一张军用地图,指挥部决定把山西潞城神头岭一带作为伏击地点。
【郭栋才 山西省原潞城县县长】
原来国民党这个地图,这个地方是两山夹一沟,公路在下面,山在两边。
地图显示,日军必经之路是在两山之间,如果在两侧山梁上埋伏,途径此地的日军一定会被打个措手不及。然而在战前决策时,陈赓却提出要到现场勘察地形。
【郭栋才 山西省原潞城县县长】
陈旅长他就是说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我们得亲自到这个地方去勘察一下这个地方,结果来了一看,正好相反,公路在山梁上,两边是深沟。
任何一个稍具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样的地形根本不具备打伏击的基本条件。就在大家认为应该另找伏击地点时,陈赓却出人意料地决定,伏击地点就在神头岭。
【向守志 时任八路军386旅机枪连连长】
当时有争议,有什么争议,就说这个地方不便打伏击,为什么不便打伏击,因为要隐蔽自己才能消灭敌人。
当年386旅的作战参谋彭一坤,曾与陈赓一起到神头岭勘察地形。
【彭一坤 时任八路军386旅作战参谋】
那时候当然是有点担心,万一要被敌人发现了那就要出问题。,敌人先发觉我们就吃亏,必须敌人不发觉,敌人进入我们伏击圈我们不吃亏,可敌人先发觉我们就吃亏,当然有点险。
【向守志 时任八路军386旅机枪连连长】
设想不是冒险,为什么呢,因为经过周密的判断分析情况以后,得出来在这个地方伏击可以出敌人意外,可以达到我们打击敌人的目的。
1938年3月16日清晨,暗伏杀机的神头岭像往常一样平静。这时从潞城出发的侵华日军十六师团一千五百多人的精锐部队渐渐接近了神头岭,或许由于这一带的地形实在不适合隐藏伏兵,一路保持警觉的日军反而放松了戒备。上午八时,当日军队伍大摇大摆地进入伏击地域时,神头岭的平静被猛烈的枪炮声打破,原来这一带隐藏着386旅整整三个团的兵力。
此战结束后,旅长陈赓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敌人进至我伏击圈内,我突跃而起,敌怆惶失措,来不及展开而战,激战两小时,全部结束战斗,毙敌千余,缴获山积,除少数士兵(三、五敌人)及一随军记者窜蔽一洞内未被搜出外,敌几全部被歼。”
日军随军记者丢弃的这部相机,后来成为了陈赓十分喜爱的战利品。一年之后,陈赓用这部相机,为年仅十四岁的宣传队员王恩田拍了一张照片。
【王恩田 原八路军386旅宣传队员 83岁】
这是陈赓1939年的8月,在太行山武乡宋家庄给我亲自照的照片。他(陈赓)亲自在他的住所给拍照的,在老百姓家里窑洞前面挂了一个窗帘,还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华北战场,不同凡响的八路军386旅,经过一系列神勇无比的战斗,全旅上下几乎全部换上了日式装备。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